进入关怀版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新闻

庆市“两会”特别报道 | 台州湾新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圈


当前,台州湾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正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区管委会通过政策引领、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科创大走廊建设等重点措施,增强新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圈。

这里逐渐成为台州“科创浓度”最高的地方:集聚规上工业企业341家,去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2.05亿元,较上年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8.06亿元,较上年增长18.8%。


创新集聚 · 高起点规划科创大走廊

从地图上看,台州湾新区外形酷似龙头,而13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正是其中的“点睛之笔”。

中央创新区作为台州湾科创走廊核心区,是台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台州创新生态和环境启动点。

早在2019年8月,台州高新区便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完成《中央创新区城市设计》,重点打造“科创高地 花园智谷”。

去年8月,新区委托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有限公司编制《台州中央创新区发展规划2021-2030》,构建“一核一廊一基地一社区”的发展格局。

目前,新区以争创国家高新区为引领,全面启动中央创新区建设,规划沿开发大道建设创智大街,着力打造智慧“e”谷、科创平台、孵化平台等重要节点,同步推进人才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e谷是中央创新区的开篇之作。去年年底,由台州城投下属子公司城投科技以每亩75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一期50亩的新型产业用地。该园区重点引进数字经济产业,打造高品质、强设计感、强科技感的智慧型园区。

中央创新区的配套“羽翼渐丰”:总投资45亿元的沙北未来社区展示馆已建成开放;计划总投资5.2亿元的花园绿环、云湖公园工程(一期)已完成设计方案初稿;总投资分别为6.18亿元、2.43亿元的中央创新区中学、小学已开工建设……

为了让辖区企业真正享受到政府的“阳光雨露”,2021年,新区出台加快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105条,为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去年科技政策合计支持3957.87万元,其中共有26家科技型企业享受研发投入补贴2114.87万元,进一步提高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


培育孵化 ·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从2016年入驻梦想园区开始,6年的时间,沃德尔有限公司在台州的产值从2000万元跃升到3亿多元……充分诠释了梦想的“加速度”。

沃德尔紧紧抓住汽车智造机遇,在研发、生产、销售汽车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有100多项专利,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行业技术壁垒。

沃德尔所在的梦想园区,作为科创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80亩,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一期、二期已建成。

梦想园区的“好友圈”在不断扩大。目前,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启迪之星浙东南创新中心等8个创新孵化平台投入运行,招引了20个产业孵化项目,构建“源头创新-中试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链式创新生态圈。

园区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园区食堂面积达5300平方米,近期开始运营;园区506间宿舍,正在装修;“十足”24小时便利店、和合书吧、健身房已正式营业。此外,还在对接引入企业咨询、法律咨询、广告策划、税务服务、投融资服务等企业商务配套服务项目。

平台的能级也在不断跃升。新区已列入第五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区域示范),顺利通过省发改委制造业产教融合基地评估,台州湾航空航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2021年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零零壹科创园获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浙江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外创新孵化中心获评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云谷众创空间获得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北大科技园正在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


科创赋能 · 打通产学研协同创新链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科大台州研究院、台州北大科技园、浙工大台州研究院、尚科工场、复旦张江研究院等平台的相继入驻,让中央创新区打造成全市创新浓度最高、创新活力最强的“双创”高地。

去年,这18家科创平台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等方面硕果累累。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和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台州分院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众多产业项目顺利从“试验室”走向“厂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鸿鹄翼A型无人机已经制造成型,相关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建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与4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累计签订合同金近2000万元;南科大台州研究院成功申报台州市重点实验室,累计实现成果转化12项,总合同金额近1500万元;启迪之星共引进优质科创项目7个,促成霍尼韦尔入驻“绿色药都”小镇;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台州分院的飞翔航天“高端航空零组件智能化生产与装配项目”和昆日机电“年产3万套高端系列化智能缝制装备控制系统项目”开工建设。

这一年,科创平台孵化培育了一批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台州湾集聚区众创空间新入驻企业104家,协助新区招商引资项目青丰智谷产业园的企业入驻34家。其中,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台州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由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与台州湾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设上海、台州双基地。“先进磁性吸波材料与设备研发产业化”项目已于2021年8月申报台州500精英计划,并落户梦想园区内,同时启动上海飞地2000平方米场地落实工作。


智造提升 ·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

去年8月20日上午,国内首片能同时达到超高像素密度、高亮度与低功耗的全彩RGB自发光硅基OLED微显示屏在台州湾新区台州观宇科技有限公司“点亮”并投产,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470万片。

观宇科技是台州湾新区引进的首家光电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是新区加速布局前沿产业、未来产业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星空智联省内首颗民用商业卫星下线;11月浙江警用无人机项目开工建设;12月底中公教育星空飞行学校开工建设;无人机小镇和通用航空“万亩千亿”平台加快建设,氛围提升方案已确定,通用航空“万亩千亿”平台四至范围调整加速。

在台州湾新区不仅新产业、新经济在技术创新上乘风破浪,传统制造业也不甘落后。

浙江杰克智能缝制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不停挥动的机械手取代了工人,以前靠人工1小时生产1台平缝机,现在缩短到每分钟出1台机。

这条智能生产线运用了上万个传感器,机械手是物流输送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与加工中心之间相互指令交换,无缝连接,凭借强大的智能大脑生产线,整个车间实现了无人化。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未来智能工厂的建设给杰克带来智造能级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新区积极推进“未来工厂”建设,逐步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全生命周期促进体系,打造成为全省新智造重要发展极。预计到2025年底,聚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0家以上;累计培育各级“未来工厂”20家以上、“智能工厂”50家、培育“数字化车间”80家。

随着科创要素不断集聚,新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全年69家企业“小升规”,6家企业产值达10亿元以上,恒勃、沃德尔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文信机电等5家企业入选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特洁尔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吉利发动机等2家企业上榜“浙江制造精品”。


记者手记

“高浓度”的科创新城

从中央创新区到东部新区,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浓度不断提升、创新氛围不断浓厚。

目前,台州湾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达32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省级研发中心39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研发中心134家,科创平台18家。

新区致力于“三区一地一窗口”建设,集聚了通用航空万亩千亿平台、无人机小镇、台州汽车小镇、中德产业园、境外并购产业园等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平台,梦想园区、跨境园区等一批特色园区,以及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落户了航天彩虹、北航长鹰等一批高精尖企业。

这片“科创企业森林”形成了自己的科创生态圈。各种科创载体、创新要素在这里聚集,相互激发,形成“场效应”,释放出巨大的创新爆发力。

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相对较好,人才交流渠道相对丰富,对高端人才形成了一个“人才磁场”。以观宇科技为例,公司虽然只有80余名员工,但是大专以上学历占了85%以上,其中硕士20人,博士3人。台州湾新区累计引育国家、省级引才计划人才8人,中科院、外籍院士4人,海外工程师9人,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高层次(创业)人才70人。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