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文化事业

洪和胜文学作品

洪和胜:台州湾新区文联副主席。早年摆过地摊,教过书,也当过农民和白衣天使,但从事时间最久的,是新闻工作,迄今已有800多万字作品发表,体裁除新闻以外,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杂文、小品等。


【散文】

 

洪和胜

 

多年前的一天下午,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姓舒,博士生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据说,我国不少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大型桥梁、纪念馆、博物馆,他都参与设计。

舒教授与我的年纪相仿,但比我长得帅多了,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举手投足尽显学者风范,用时下年轻人的话来说,叫做酷毙了。

那天,我们似乎很投缘,整整聊了一个下午。共进晚餐后,又差不多聊到半夜。他谈兴很浓,什么话题都谈,从历史到文学,从哲学到佛学,从政治到经济,又从建筑设计谈到视觉设计,从业余爱好谈到为人处世。期间,他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散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我看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要不是第二天一大早要飞往重庆,说不准,他要和我彻夜长谈。

舒教授走了,从此,各忙各的,我也就没把他放在心上。

从那以后,我和舒教授迄今再也没有见过面。忽一日,我收到一条微信问好,一看,是舒教授发给我的。出于礼节,我也给他发了一个微信表情包,以示问好。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自那天起,他竟然每天通过微信向我问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收到他的微信问好,我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他发表情包。

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一年左右,我心里有个疙瘩想解开,却又不好意思问他。终于,有一天,在收到他的微信问好后,我忍不住好奇,鼓起勇气给他发了以下这段文字:舒教授,我与您只有一面之缘,且两人不在同一座城市,彼此又都很忙,您为什么要每天向我问好?

仅仅过了几分钟,我收到了舒教授的回复,一共三句短语:因为我心中有您!因为您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尊重的人!因为您是我的牵挂!

顿时,我热泪盈眶,无限感慨涌上心头,虽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从那以后,我不仅每天主动给舒教授发微信问好,还精心挑选了四十人左右,也每天给他们发表情包问好。我认为,他们都是我值得牵挂的人。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是三十多年前结交的文学爱好者。由于多种原因,我们有几十年中断了联系。前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不期而遇,彼此握着对方的手,大喜过望,问长问短,说个没完,遂加为好友。

我在微信里向他问好,他没有回复。第三天,我又向他问好,他还是没有回复。第四天,直到以后的几个月里,我每天都向他问好,他却没有回复过一次。

一天夜里,他终于回复了,他说:你是不是个书呆子啊,每天尽发些无聊的表情包,烦死了!

我看了,一下子傻了。从此,不再理他。

不料,事隔不久,他又主动跟我搭讪,说他办了一个硬笔书法班,网上授课,一个月八个课时,每课时收费五十元,问我想不想学。他的书法功底我是知道的,平心而论,的确不错。但我的书法功底也不比他差,要跟他学,虽不能说误人子弟,却也不是很合适。再说,我也没时间。

见我没有参加的意思,他不高兴了,说,还是老朋友呢,这点忙都不帮,呸,什么东西!

几天以后,我发现他把我踢出了朋友圈。

他的事仅仅是个例。这些年,我一如既往地给我认为的好朋友发微信问好。无论对方回不回复,我都坚持发。在这些人中,有些是我的同事、同学和学生,有些是我的文朋书友。

起先,我是每天发。后来,虽然我年纪越来越大,却变得越来越忙。白天,因为担任着一家规模企业的常务副总经理,忙于公务;夜里,要忙于创作;休息日,又有许多公益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平常,还有数不尽的找上门来的演讲、宣讲、朗诵辅导,先进事迹材料撰写、修改,担任这样那样的评委……总之,我常常是忙得不可开交,分身无术。不得已,我将每天的微信问好改为一星期一次,人数也大大下降,减少到十几个最好最好的人。

哪些人属于“最好最好的人”呢?原则只有一个:值得我思念、牵挂、祝福的人。

我这辈子帮助过无数人。因为我的帮助,有些人成了有用的人,成了名人,成了荣誉等身的人。这其中,有三人是突出的代表,他们分别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省党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多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首先是他们没有忘记我,每天给我发微信问好,我也就持之以恒,惦记着他们,向他们问好。

我热衷于公益,我的学生都是我公益课的学生。他们被我古道热肠的为人和公益心、爱心所感染,对我比较敬重,结业后,仍把我记在心里,给我发微信问好。我不能辜负了学生们的热情,我必须向他们问好。

我没上过几年学,学历很低,同学不多,有的也是三四十年前的同学。我和他们几年甚至七八年难得见上一面,至于交往,就更加少至又少。但有些同学对我记忆深刻,印象良好,这几年每天向我问好,面对这样的深情厚意,我不能无动于衷,我得动动手指,为他们送上祝福。

我创作了不少作品,也结交了不少文友。许多文友我至今没见过一面,却成为彼此的牵挂。其中两位文友,一个远在东北,一个生活在西北,我无缘相见,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握手的机会。但他们心里有我,每天雷打不动,发表情包向我问好,令我感动。

是什么让这么多人思念着我、为我祝福?是什么让我为这么多人思念、祝福?我想了许久,找到了答案:是彼此的心里有对方,是血浓于水的友谊,是情深似海的牵挂!

真挚的友情,不需要距离;深厚的感情,也讲究分寸。关爱朋友,是一种修行;得到尊重,是一种福分。真正有爱的人,总把对方放在心上;真正的智者,总是接受爱,也奉献爱。

从某种程度讲,微信问好,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甚至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品。

时间久了,交往深了,了解多了,我得出一个结论:经常发微信向你问好的人,肯定是个重情重义、心地善良、懂得感恩的好人。因为你成了他的牵挂。

 


(小说)

 

走着走着

洪和胜

 

十三个有几十年交情的好朋友商定,趁节庆长假,再加上年休假,去爬一座名叫琅宕的山。

琅宕山没有名气,知道的人不多,路途又远,需要乘一天的长途汽车,再转乘飞机,然后坐大巴,下车后,穿越一片原始森林,到达山脚,休整一天,开始攀登五千三百多米的顶峰。

这些人之所以选择琅宕山作为攀登对象,唯一的动机是想考验一下各自的意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们准时出发了。出发那天,十三名队员个个精神抖擞,举起右手,紧握拳头,面对队旗,信誓旦旦地宣誓:我们不怕艰难险阻,不找任何理由,决心克服一切困难,齐心协力,患难与共,携手并进,不达目的地,决不临阵退兵!

第一天的行程很顺利。下了长途汽车,到达宾馆,准备登记住宿。这时,一名队员接到老伴电话,说突然感觉有点胸闷,让她赶紧回家。她挂断电话,立即返程。

第二天,飞机降落,大家取出行李,正要走向出口处时,一名队员收到妻子发来的微信,说自己血糖莫名其妙地升高,让他回去,陪她到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他听了,径直走向售票处,买了当晚回家的机票。

剩下的十一人坐了八九个小时的大巴,来到原始森林边上,已是傍晚时分。他们搭起帐篷,安营扎寨,准备在这里住上一晚,再继续前进。那晚,有三个人彻夜难眠,担心原始森林里有沼泽,说不准还有吃人的大虫出没。

三人越想越怕,决定提前回去。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三人都称身体吃不消,难以走出这片茫茫的原始森林。一个人说自己有点心悸,另一个人说自己有些头晕,还有一个人说自己的脚踝不知什么时候扭伤了。就这样,这些人在即将踏上最艰难的旅途时分道扬镳。

在原始森林里,八个人披荆斩棘,奋勇跋涉,有时还互相鼓劲,勉励大家不要掉队。

但森林越来越密,连一丝阳光都照不进来,树木纵横交叉,七倒八歪,路越来越难走。这时,有四个人故意放慢了脚步,说,万一迷路了怎么办?我们还是趁早回去吧。于是,他们坚决拒绝了另外四人的劝说,转身就走。

终于,最后四人在历尽千辛万苦后,安全到达琅宕山脚。他们又支起帐篷,准备暂作休整再登山。这时,有两个人看着白雪皑皑的琅宕山顶,交换了一下眼神,说,这山太高太难爬了,肯定凶多吉少,我们不爬了,回去。另外两人中的其中一个听了,接口道,你们就这样回去,我不放心,出于安全考虑,我陪你们一起走。

至此,出发时的十三人剩下一个。只有这个人坚定地走完全程。当把队旗插上琅宕山顶的那一刻,他没有一点兴奋之情,心里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即便是几十年的好朋友,也会忘了初心,走着走着,就散了?


 

尊严的姿势

洪和胜     

 

 

假如有一天

我变得苍老

不得不走向另一个世界

我将保持尊严的姿势

拼尽最后一点力气

朝着远山呐喊

我来了

我要和你融为一体

 

假如有一天

手中的拐杖支撑不起笨重的身躯

我将慢慢地躺下

匍匐在大地上

以尊严的姿势

与身下的泥土亲吻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有一天

痛苦充盈我的心房

笔尖流不出一行断断续续的诗

我不希望你用眼泪道别

用凄惨的哀乐为我送行

我要用尊严的姿势

微笑着与鲜花簇拥

向每一个人证明

活着需要尊严

死了也需要尊严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