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和胜:我的岳母大人
- 发布时间:2023-06-16 信息来源:宣传文化中心 访问次数:
昨晚,妻子突然发出一声尖叫:“什么,又发高烧了?”
尖叫声从卧室里传出。当时,她在跟她哥哥通电话。我知道,情况不妙,立即冲进卧室。
果然,妻对我说,她母亲的病情复发了,体温将近四十度,全身乏力,神志模糊,要送医院急诊。
妻子的母亲,就是我的岳母。在我的心中,岳母是一尊女神,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她生病了,我心里很不安。
其实,岳母出院没几天。上次,她也是因为持续发烧、咳嗽、乏力、不思饮食,才住院的。在医院期间,医生很重视,反复化验,反复拍片,反复会诊,先是怀疑她得了败血症,后又说像肺结核,最后说:“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吧,看情况再下结论。”
没想到,这一观察就是长达两个星期。期间,岳母每天要挂好多瓶吊针,病情却反反复复,时好时差,她心里觉得烦。医生说:“你要是想出院,也行,反正在家里安心静养也一样。”就这样,岳母出院了,饮食起居由岳父照料,难得过了几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岳母体质一直不好,伤风、感冒等小毛病不断。她也伴有各种老年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我分析,除慢性病外,她的毛病多半是由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所致。
说岳母营养不良,依据是很充分的。因为几十年来,她都是吃素,从不沾荤。
不仅如此,有些剩菜吃不完,她不肯浪费,便留到下一餐。下一餐还是吃不完,又留到第二天,甚至三四天后还舍不得倒掉。
岳母究竟是哪一年开始吃素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她只所以吃素,是缘于信佛。从信佛那天起,她拒绝吃一切带荤的东西,连葱、蒜也不碰,说这也是荤的。
她不吃荤,可家里人不能跟着戒荤。怎么办,岳母的对策是一家两制,锅、刀、粘板、碗、筷全部分成两套。她的东西,别人不能乱碰;别人吃的用的,她分得清清楚楚,一律用荤锅、荤粘板、荤刀、荤碗、荤筷子。
按理,一家两制,实施起来很麻烦,但她并不这样觉得。久而久之,不仅她习惯了,全家人也习惯了,因为,家里烧菜、煮饭、洗碗等事,反正全是她一个人干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岳母烧菜主要是为了家里人。
岳母对佛很虔诚。她特地在家里辟出一个房间,专门用于佛事。房间里设有佛像、供桌、跪台。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她独自起床,轻手轻脚地走到拜佛间,披上佛袍,再关上房门,点上香烛,开始念经、拜佛。一直到天色大亮,才开始为家人做早饭。长年累月,从不间断。
每缝农历初一、十五,或佛祖寿诞日等重要日子,她会到一个叫白衣宫的庙庵里去拜佛、念经。
白衣宫是个老庙庵,纯木结构,地处闹市,历史悠久,声名远播,香火旺盛。不知是因为香火太旺、香客太多,常常造成白衣宫人满为患,难以容纳,还是出于防火等安全考虑,五六年前,白衣宫在市郊异地新建。
比起以前,新建的白衣宫香火更旺,香客更多 ,特别是规模更大,气势更雄伟,可容纳下数百香客同时参拜。因为这一缘故,宫里需要烧饭和料理、打扫佛堂净地的帮手也相应增多。
白衣宫的帮手都是信佛的老年妇女。在那里做帮手,宫里管吃管住。
岳母兴高采烈地搬到白衣宫去了,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对于她来说,白吃白住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既不必在白衣宫和家里之间三天两头来回跑,还能与许多信女一起烧香、诵经、拜佛,开心得很。入夜,七八个老伙伴同睡一室,聊她们的信仰,聊佛事,也聊家长里短,其乐融融,不知不觉间,大家就睡着了,呼噜声响彻整个房间。
经书大多难懂,文言文、繁体字,内容深奥,不少书还没有标点符号。念经,首先得断文识字,有基本的文化底子。
岳母出身贫苦,没受过基础教育,早年,她只是勉强认得自己的名字。信佛后,她不耻下问,凡不认得的字,她会一遍遍地请教。刚教过,会读了,过一会又忘了;今天教的字,明天就记不起来了。后来,她想出一个办法,请人用她识得的字作为读音,学起来就简单多了。比如“怖”字注上“步”、“稼”字注上“价”、“谦”字注上“千”、“梵”字注上“凡”等等。
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几年后,岳母居然啃下了一些经书,并能断断续续地读出声来。
据我的判断,岳母对经书深奥而丰富的内涵,大多不能理解,最多是一知半解。可她念经、拜佛却持之以恒,将之作为除吃饭外的第一要务。
岳母对佛真的很虔诚、很信。她有三个子女,子女又都结婚生子,一大家子,总有喜怒哀乐。谁遇事不顺,身体有恙,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求佛祖保佑。谁家喜事连连,大吉大利,她会说:“全靠观世音菩萨保佑。” 在她看来,只要信佛、敬佛,佛就会保佑她和她的全家。
最近几年,岳母的头发日渐见白,背越来越驼,身子骨每况愈下。对于头疼冷热等小毛病,她都是能拖则拖,轻易不肯到医院,也不轻易吃药,不轻易求观世音保佑。她说:“连这样的小事都要求观世音,哪观世音还忙得过来吗?”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去诊所开点药。
此次突发重病,看着家人在病房里进进出出,并不时地跟医生交头接耳,岳母有几分不祥之感,说有两件事她最牵挂,看来做不了了。一是再也不能在观世音前,替嘉蔚保佑考大学了;二是她还有一些经没念完,恐怕以后念不完了……
嘉蔚是我的女儿,今年高考。对于成绩,岳母帮不上忙,她觉得,自己唯一使得上劲、出得上力的,就是请观世音菩萨保佑嘉蔚顺利考上好的大学。
除了对佛的虔诚,岳母对先祖也很敬畏。每年清明节前后,有两次上坟祭祖是万万省不得的。一次是给她的祖上,一次是给公爹公婆的祖上。
两家人的墓地在不同的地方,离岳母家都有几十公里路,上坟得坐一个来小时的车。
上坟祭祖是件大事,马虎不得。早在上坟前的个把月,岳母就开始准备了,先是念好经,买来冥币,做好纸衣、元宝,供先祖在阴间穿着、花销。
早年,冥币的面额跟阳间用的人民币一样大小。客气点的话,冥币全是百元大钞,要是诘据,五元、十元的小面额也有。如今,随着阳间物价的上涨和钞票的贬值,冥币的面额也跟着越来越大,万元、百万元乃至上亿元一张的冥币都有。岳母出手越来越阔绰,给先祖用的冥币是好几叠甚至十几叠亿元大钞。她说,阳间和阳间是相通的,也讲究丰衣足食,我们要给老祖宗们备好充裕的钱和衣服。
上坟的头一天,岳父母去菜场买来鱼、虾、肉等东西,洗净,放好。第二天,也就是上坟当天凌晨,两人起床,将所有备好的东西烧成八大碗,带着祭品上路。
坟墓建在半山腰。从山脚到上面,要走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其中一小段路的坡度比较大。岳母腿脚不是很利索,怕她有所闪失,我们一路搀扶着她慢慢地往上走。
到了墓地,在岳母的指挥下,一切都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摆好祭品,放好酒盅、筷子,倒上酒,点上清香、蜡烛,岳母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老祖宗,我们又来看你们了,把你们的亲戚、朋友全部请来吧,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当然,还要保佑我们全家……”
酒过三巡,岳母一边焚烧经、冥币、元宝、纸衣,一边说:“老祖宗啊,你们在世苦了一辈子,在那头不要太节省、太苦了自己。今天,我带来了好多衣服和钱,足够你们穿着和开销了。如果觉得还不宽裕,只要你们托个梦,来年,我会带更多的衣服、更多的钱……”
细细想来,我和岳母有几分像。首先是心地都很善良;其次,在家里,基本上是为了亲人而活着,很少考虑自己,特别是对自己的身体,太不放在心上了。
尤其是后一点,我和岳母跟我的父亲完全不同。我的父亲是把自己的健康、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一有病就去医院,而且巴不得天天住院。他每天要吃大把大把的药,在家里花在配药的时间上,起码要三四个小时。
岳母对自己的病不上心,却记挂着我,时常对我千嘱万吩咐,要我注意身体,按时服药,有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这些年,我特地去看望岳母的日子不是很多。每次去,总是她做菜烧饭。平常,老两口省吃俭用,我去了,总要特意为我多烧几个菜。而我又很少吃,每次总是剩下许多残羹冷菜。
饭吃好了,我想洗碗,她说:“你难得来一次,哪能叫你洗呢,就坐那里看电视吧。”说着,她将我推开,坚决不让我插手。
岳母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再说,我也算是个勤劳的人,我去看岳母,反过来却要长辈为我这个晚辈忙碌,我很不好意思。
就这样,岳母待我越好,我越是去得少了。因为,在岳母家,我会坐立不安。
总体来说,岳母的三个子女待父母都不错。特别是二儿子国华,我打心眼里敬重他。都说孝顺孝顺,国华对他父母不仅感情细腻,想得周到,而且又孝又顺,实在难得。在我认为,他就是天下做儿子的楷模,我远不如他。
我的妻子在兄妹中是最小的一个,排行老三。也许是从小得宠的缘故,她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常常跟我发无名火,跟我吵架。为息事宁人,更为免受曲辱,在她面前,我总是低三下四。不仅如此,妻还喜欢将我们吵架的事告诉我的亲人和她的父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清楚,在与妻子的争吵中,我也有错,有不理智的地方。
我没有去猜想岳母听了女儿的诉状后,心里的真实感受。我只知道,这么多年,无论我对还是错,岳母从来没有当面责骂过我,甚至连抱怨的话都不曾有过一句。她总是反过来批评女儿,用好言好语劝慰我,让我千万不要记较。
一个丈母娘能做到这个份上,让我心存感激。
真的,我感到特别温暖。她是我的岳母大人,最亲的长辈,我对她的敬爱,远远超出了对我自己的父母。
因为她,我曾在心里暗暗发誓:我要像爱岳母大人一样,永远爱我的妻子,善待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