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诗意夫妻
- 发布时间:2023-06-19 信息来源:宣传文化中心 访问次数:
洪和胜||浙江
日已斜西,一束余晖落在窗台上,病房里很静很温馨。 他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微笑着,两只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她也微笑着,盯着他的秃顶,想说话,但没有力气。 就这样,一直到太阳落山,两人谁都没有说话,只是深情地看着对方。 终于,她似乎有些精神了,开口说道,小宝,我想看照片,我们早年拍的那张照片。 他有大名,叫张春宝,小宝是他的小名。尽管他比她大一岁,可这么多年,她都这么叫他。她说过,改不过来了,她喜欢叫他的小名,这样叫起来亲切。 见她这么说,他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递了过去,说,阿珍,看吧,好好看,那时候你真美。 阿珍是她的小名。她也有大名,叫梅凤珍。和她一样,六十多年里,无论是人前身后,他都叫她的小名。他说,还是叫小名好听。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已经发黄了。照片里的他和她,并排站在一条小河边,身后是一棵杨柳树。他满头黑发,穿着中山装,书生气十足;她梳着羊角辫,穿一条花格子连衣裙,笑得格外灿烂。 小宝,她指着照片里的他,甜蜜地说,那时候的你,真俊啊。 我是俊,但比起你,还是差远了。他俯下身子,细声细语地说,阿珍,还记得吗,那时候,不少人说你是一朵水仙花插在了我这堆牛粪上。 咋不记得?可我愿意。她把他的手握得更紧了,说,小宝,这些年,有你陪伴,真幸福。 他捧起她的手,像年轻人一样,放在唇边吻了吻,说,我也一样,有你的日子,好幸福。 说着,小宝和阿珍偎依在一起,盯着照片久久出神。慢慢地,漫长的人生经历、诗意岁月,在两人的眼前不约而同地一幕幕浮现出来。 他和她是大学同学。他在物理系,她是化学系的。虽然与文学挨不着边,两人却喜欢文学,尤其喜欢诗歌。 第一次约会,在校园的凉亭里。 “你是划过天空的燕子,轻轻地,轻轻地飞到我的眼前,送给我春天的温暖。”他脱口说道。 “你是穿梭于湖中的鱼儿,轻轻地,轻轻地游到我的身边,告诉我幸福的日子来了。”她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你喜欢诗?他惊讶地问。 嗯,喜欢,她说。继之,她欣喜地问,你也喜欢诗? 是的,从念小学开始,我就喜欢诗,他腼腆地回答。 那我们以后都用诗的语言说话,好吗?说这话时,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眸里闪烁着迷人的神彩。 用诗的语言说话?这倡议真好,就这么定了。他拍手叫道。 他们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谈吐幽默,情趣相投,信守诺言,高兴、忧郁时用诗说话,回忆、思念时用诗倾诉,感激、感谢时用诗表达,久而久之,用诗一样的语言说话,变成了习惯,而且能出口成诗。 就这样,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从相知到相恋,都过着诗情画意般的日子,成为同学们的美谈。 但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些所谓的诗,质量很是一般,与真正的诗人们写出的诗相比,有天地之差。因此,他们只是发自内心、直抒胸臆、自得其乐而已,从来没有将说出的诗记下来,写在纸上。 大学毕业了,他被分配到县政府办,她被分配到农业局。这两个都是好单位,却与他们学的专业毫不相干。 “乌云在空中密布,大地上一片荒凉,只有一头伤痕累累的老牛在负重前行。”一天,他站在办公室,眺望着窗外,触景生情,说了这么几句,没想到被办公室里的同事听到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事将此事报告了领导。 无独有偶,那天,她也在自己的办公室,看着远方的景色,浮想联翩,开口说道:“我愿意化作一把利剑,劈开满天的乌云,让金色的阳光普照人间。”她说的内容也被同事听得真真切切,也在当天向领导作了汇报。 “肆意抹黑社会,思想反动,对现实强烈不满。”县府办和农业局对两人的定性几乎一模一样。很快,他们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同一个农场劳改。 两人朝夕相处,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不久,他们结婚了。 婚礼在农场的食堂举行,司仪是食堂里的厨师。 “因为同病相怜,我们走在一起。从此,我把心交给了你,只求你给我一个温暖的港湾。”她对着他深情地说。 “因为同病相怜,我们患难与共。从此,我把肩膀当成大树,给你坚实的依靠。”他对她发自肺腑地说道。 婚后的日子甜蜜而幸福。转年,她怀孕了。怀孕只几个月的时候,他就给孩子取好了名字,叫张诗意。她说,这名字好,以后生出的孩子无论男女,就叫张诗意。 可命运仿佛在捉弄人,他们没有孩子。怀孕八个月时,她在冰天雪地里挑着一担水回家,脚一滑,重重地摔倒了。她想站起来,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她艰难地往前爬了几步,回过头,发现雪地上一片殷红。她知道,自己流产了。 从此,她再也没有怀过孩子。 她觉得有愧,对不起他。她说,我不该瞒着你去挑水,在漫天飞雪中夭折了孩子,将希望的火花熄灭……没有说完,早已泪流满面。 他把泪水咽到肚子里,堆着笑脸,装作若无其事地说,不,你就是我的希望,我宁可没有孩子,只要你在,希望就在,希望的火花永远不会熄灭,我们的日子同样充满诗意。 两人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粗茶淡饭,也离不开柴米油盐。 “家里没米了,你去买几斤,再买些面和肉,给你做一笼包子,犒劳一下我的心上人,要是还能打半斤酒,我们把酒话诗意。”她说。 他一听,高兴极了,除了妻子交代的东西买齐了,还背了一捆柴回来,说:“柴米油盐柴当先,家中缺柴可不行,知道灶前柴不多,先替爱妻将柴买,待我点火把柴烧,家中日子火样红。”妻子听了,直夸他想得真周到。 做包子是她的拿手绝活。对于他来说,吃妻子做的包子,简直就在品尝天下第一美食,是最大的福份。 后来,他也得到了她的真传,做出的包子不比她逊色多少。只是,稍微有些遗憾的是,因为家里穷,两人很少做包子,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上一顿。 夫妻长时间一起生活,总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他们也难免会遇到不顺心、不愉快的事。但他们不会恶语相加,更不会吵架,他们用诗讽刺。 比如一次酒后,两人谈及现实社会,不仅觉得自己很渺小,也觉得对方很渺小。 “当寒冷的风越过季节,越过高山,侵入茫茫的原野时,我是一颗无法发光的流星,而你是一棵小草,只能卑微地仰望着漫漫长夜。”入夜,他搂着她,无奈地说。 “当奔腾的水穿过小溪,穿过江河,汇入茫茫的大海时,我是一颗随水而流的石子,而你是一朵浪花,只能伤心地消失在遥远的洋面。”她依偎在他的怀里,忧伤地说。 就这样,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一路坎坎坷坷,却恩恩爱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活出了别样的风采。 他们的言行与别人格格不入,看上去甚至有些疯疯癫癫,人称书呆子夫妻。可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活在自己的平凡世界。 终于摘帽平反了。两人欢天喜地,在公园里旁若无人地诗兴大发。 “我走向春天,张开双臂,热烈拥抱火红的太阳。”他高声喊道。 “我面朝蓝天,放声歌唱,生活啊,是哪样地美好。”她忘情地说。 “从此,我将变得越发年轻,生命之火在燃烧,希望之星在冉冉升起。”说着,他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从此,我将更有活力,愿和你携手相伴,直到地老天荒。”说着,她的眼里透出妩媚的光。 平反的时候,他四十五岁,她四十四岁。 从哪里来回到那里去,这是当时不少地方落实平反人员的政策。打成右派前,他在县政府办工作,她在农业局工作,平反后,两人被重新分配到原单位工作。 “小宝,你我已经落伍,体制内不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她说。 “阿珍,来日方长,岁月静好。我理解你的心思,不稀罕沾着锈渍的铁饭碗。我们要做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我们要做飞翔的鸟,逍遥自在。”他说。 经过认真思考,他们决定发挥自己做包子的特长,在县城里开一间包子铺。 “小宝,给我们的包子铺取个名吧。”她说。 他略加思索,说:“诗意包子铺。” 她击掌称赞道:“有人称我们为诗意夫妻,我们的包子铺就得有诗意。好,就叫这个名字,愿我们的包子铺充满诗意,日日生意兴隆。” 县城里包子铺不少,但大多是传统做法,主料都是猪肉,没啥新花样,生意也大同小异。 小宝和阿珍的包子铺虽然也以传统为主,但在工艺和主料上有重大革新。他们舍得花本钱,用牛肉当主料,配以豆腐、花椒、五香粉、葱花、姜水、老抽、生抽、盐、料酒、熟油等佐料。 两人将做包子的工序分得很细,有二十多道,每道工序都有讲究,严格把关,丝毫都不马虎。和面时,一定要用温水,这样,酵母的活性最大,面发得快。面和水的比例为二比一,不能失调。揉好面,醒发至两倍大,待面团中间充满蜂窝状的小孔后,再揉搓、排气,经过二次醒发,让包子皮变得细腻光滑。 最后一道工序尤其讲究,松懈不得。就是包子蒸熟、关火后,一定要闷五分钟再掀盖子,目的是让锅里面的热气自然散尽,这样蒸出来的包子雪白,个个饱满,表皮细腻光滑。不然的话,包子因突然遇冷,会萎缩。 用牛肉当主馅,配料精致,且做工考究,包子皮薄肉多,质感柔软,晶莹透亮,爽眼舒心,色、香、味、形均独具特色,特别好吃,咬一口,油水汪汪,鲜而不腻,清爽怡人,回味无穷。诗意包子铺开张不久,一传十,十传百,声名远播,日日生意好得不得了。 生意好,两人就忙。越忙,夫妻俩越开心。一开心,诗一般的语言就脱口而出。 “注入我的情感,使出我的绝技,只为了让你唇齿留香。”他一边把包子递给顾客,一边笑着说。 “你的光临算我走运,你的满意是我的幸运,假如你能再次光临,就是我最大的福运。”她一边收着顾客的钱,一边喜滋滋地说。 岁月飞逝,仿佛是转眼之间,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前,他们的牛肉包子卖两毛钱一个,后来涨到五毛钱一个,从十几年前开始,又涨到八毛钱一个。 如今,他们还干老行当,还是专卖牛肉包子,诗意包子铺的生意仍然红火,但包子价格没涨,同样是八毛钱一个。 许多老顾客不只一次地好心提醒,人家猪肉包子早就卖一元五甚至两元一个了,最低也是一元钱一个,你们为啥这么死心眼,不跟着随行就市? 两人一如往常,冲他们笑笑,没有回答。 岁月终归不饶人啊!现在,两人都老了,额角爬满皱纹。他掉光了头发,变成秃顶,背驼得厉害,有时候走路也要拄着拐杖。她的头发全部白了,但精气神不错,说话声音响亮,看上去要比他硬朗许多。 这么多年里,他们风风雨雨,相濡以沫,苦心经营着包子铺。说话也是文绉绉的,你一句我一句,像诗一样。街坊邻居羡慕地说,这对夫妻不简单,不容易,把平淡的日子过成了诗意。 “阿珍,我们俩都年近九旬,老了,干不动了,把包子铺关了吧,好好地享受一下人生。”一天,他提议道。 “是啊,时光不老,余生不长,是应该换一种人生体验了。”她说。 终于,在春天的一个黄昏时刻,开了四十多年的诗意包子铺彻底打烊了。 “春天到了,我们虽然没有浪漫的资本,无法背着行囊闯天涯,却有一颗浪漫的心,我想搀扶着你,沿着开满鲜花的小溪,寻找甜蜜的记忆。”她说。 “春天到了,我们虽然失去了强壮的体魄,无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途跋涉,却有一颗童年的心,我想追随着你,沿着夕阳下沉的轨迹,寻找曾经的梦想。”他说。 果然,包子铺关门第二天,他们就上路了。不是远行,就去郊外的一个湿地公园走走看看。他们的计划是,上午去,傍晚回。 这个湿地历史比较悠久,改造成漂亮的公园,成为游人如织、享誉各方的旅游胜地,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只是,开着包子铺,脱不了身,两人一直没去过。 站在湿地公园的风车旁,他诗兴大发:“一群白鹭飞起,飞进我的心空,我也想张开翅膀,在自由的世界翱翔……” 说到这里,他打住了,想让她接口。 确实,按照往常,他说出这些,她会马上情不自禁地附和。可是今天,她没有接话。他等了好长时间——足足有一两分钟,也没听到她的声音。 他感到奇怪,转过身来,发现她躺在地上,一动都不动。 一种不详的感觉刹那涌上心头。 他蹲下来,晃动她的身子,没有反应;用手抬起她的头,只见双目紧闭,脸色惨白。 他吓坏了,顿时急出一身冷汗。 好在头脑清醒,没有慌了手脚。他掏出手机,赶紧拨打120。 还好,经过简单抢救,她醒过来了。医生说,她体质不好,脑血管也不好。这次突然晕倒是因为脑动脉硬化和内膜脂质沉积,导致脑供血减少,脑供氧不足。 一直以来,他以为她的体质要比自己好,没想到会突然晕倒。他很是自责,觉得对不起她,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她患有脑血管疾病。 在住院的日子里,他悉心照料。他想好好地弥补自己的罪过。 将近半个月过去了,她的病情日渐好转,脸色开始红润起来,声音也洪亮了许多。医生说,明天可以出院了,在家慢慢调理。 两人很高兴,有说有笑。 他收拾好行装,给她喂了几颗药,把椅子拉到她的床边,坐下来,将灯关了,一只手握着她的手,说,睡吧,做个好梦,梦见你我都变得年轻。 她说,我也想做个好梦,梦见我们的初恋,第一次在校园凉亭约会的日子。 说着说着,她果然睡着了。但这一睡,再也没有醒来。 发现她走了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凌晨。 他手足无措,抱着她大哭。哭得昏天黑地,肝肠寸断。 他和她都没有亲戚,只有几十个街坊邻居到殡仪馆为她送行。 最后告别时,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仰天大喊道:“阿珍啊阿珍,你静静地走了,带走了我灵魂,带走了我的全部。假如还有下辈子,我们还要手牵着手,还要做夫妻,做一对诗意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