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完成泅渡
- 发布时间:2023-06-08 信息来源:宣传文化中心 访问次数:
——西藏散记之三
洪和胜||浙江
伴着山野中菊花的一脉幽香和天高云淡处的一行雁字、几声雁鸣,不知不觉间,我感受到了这是拉萨的秋天。
不像生我养我的江南水乡。拉萨的秋天很淡,清清的风,淡淡的云,净净的天,一切都毫不张扬。所有都是不经意的,没有云遮雾盖,没有狂风暴雨,只有一片灵性。
拉萨的秋天也最浓,饱满的果实挂在枝头,满山的红叶随风舞蹈,丰收的喜悦在人们的脸上洋溢。面对这一切,不用任何语言,没有人会感觉不到秋天的饱满丰盛、热情铺张。似乎所有的生命都在秋天里迸发热情,几个季节的追寻都在秋天里结出果实,日日夜夜的美丽都在这个季节达到圆满。
生命之浓烈,在秋天里简直是浓得化不开。
也不像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秋。这里的秋更为明净,更为清爽。在拉萨的秋天里,我不停地唤醒自己心灵深处最原始最淳朴最美好的情感,那些虚幻的追求与欲念一一被晾干、被风化。
拉萨的秋天,有一种冷冷的暖。沿着拉萨河前行,青山与绿水相依,水墨画一样的飘逸悠远。远处挺拔的白桦树,树叶已染秋色,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明艳金黄,美得生机盎然,“碧云天,黄叶地”是她的真实写照。
拉萨的秋色是古老而神奇的。我站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上远眺,秋色中的拉萨尽落眼底,天是宝石的蓝色,云如绸缎的白色,远山的峰顶已是白雪皑皑,近处的拉萨河金光闪闪,或黄或绿的树木点缀于房屋街道,许多藏式屋顶上升腾着袅袅的佛烟,张扬着五色的经幡。整个大地透着喧闹祥和的气氛。还有那些山,把整个高原打扮得多姿多彩,或怪石林立,或蜿蜒起伏,或自成一体,处处充满着生机和灵性。
走在拉萨的任何一个地方,我都发现,这里的阳光富有人性,用温暖抚摸我的肌肤,还用她满脸金黄色的热情为我梳洗万千烦恼。有时,我们需要长途奔波,彻夜赶路,有时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待在一个地方思考,好好沉淀。生命的河流时而奔腾不息,时而静谧舒缓,完成泅渡,我该如何选择?
我每次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其实旅行的意义,就在于不带任何意义与目的,随意游走,用眼睛去观察,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感悟,走着走着,自然而然就会与那个最为真实的自我相遇。不间断的长途旅行,是发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推翻自我,再重建自我的漫长过程。
我也喜欢长久地盯着远方出神,专注且真诚,比如秋天的一片树叶,一座雪山,一双眼睛,人群中一抹孤独的背影。痴呆地看着周边的一切,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抑或平淡无奇,千年静止不变。尘世的嘈杂与落寞,人间的荒芜与怨恨,只要我侧耳倾听,静下心来,用眼眸细细观察,总会有所觉悟。而后,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成长。
再回到拉萨秋日的阳光里,那些山,淡黄;那些树,金黄;这里的空气,没有浮尘,系上一口,淤积深处的浊气立即被荡尽。她的河流,那么清澈,那么明净,每一朵浪花都晶莹得脱俗,每一层波浪都透明得纯真。
夕阳勾勒出的寺庙与经幡的剪影,雄浑、苍茫、悠远、厚重而又深邃。这样的时刻,不愿离去,只想坐在剪影的对面,遥遥相望,静静地想,深深地去感受、去领悟、去发现……此时,心头的浮躁被抹去,剩下的,只有神圣与庄严充盈心灵。
有风从四面八方横扫过来,冷,于是戴上帽子。偶尔抬头仰望的间隙,天空渐渐暗沉下去,云朵由先前的洁白变为绯红。夕阳下,蓝天变暗,街灯一盏一盏次第点亮,把本就枯黄的树叶映衬得更加黄亮,夜色中显尽静谧与神圣。
站在拉萨河大桥上,已经有不少人在翘望东方。看着月亮从山顶上一点点地探出头来,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可能是高海拔的缘故,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到月亮。河面上被吹皱的背影,心思也跟着慢慢地荡漾起来。
都说拉萨是日光城,而此时,完全是一座“月光之城”,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月华如水。大昭寺的金顶上,明月高悬。八廓街石板路上的坑洼,也被水银泻地的月光填得满满,街上行人比白天少了很多,也就没有了太阳下的那种热闹。喧嚣过后,心中最柔软地方,在这条古街上被月色尽数照亮。
皎洁的皓月与巍峨的布达拉宫相互辉映。月光下,星光间,动静相宜。此景只应天上有,望得久了,恍惚分不清今夕何夕,分不清还是天上还是拉萨了。
拉萨的秋天和生命一样,充满着思考和感动,而生命中的某些感动需要时间去沉淀。我品味拉萨的秋天,如同一杯清爽的青稞酒,需要大口地饮,也需要慢慢地品。
于是懂得,每一段旅程都属于我,无需等待,无需渴望,只要我内心充满向往,哪怕一路艰辛,都能完成泅渡。
于是不再迷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