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关键时刻
- 发布时间:2023-07-18 信息来源:宣传文化中心 访问次数:
洪和胜||浙江
博诺是一家外贸公司,利用自身开发的网络平台,专做跨境贸易服务。博诺公司职工不多,连保洁阿姨在内,加起来不过132人,但年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连续五年位列海州市前三名,在当地颇有知名度。 年底快到了,与往常一样,博诺公司外贸形势大好,全体员工加班加点还是忙不过来,嫌人手不够,这让董事长林光南又喜又忧。喜的是订单激增,业务收入将水涨船高,纳税名次有望进入全市前茅。忧的是订单太多了,交货时间又急而相对集中,怕难以兑现合同期限。 正在林光南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发动员工全力以赴时,这天一大早,他接到市税务局局长柳春波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柳春波开门见山,向他借20个人,说是应急。 “借20个人,干什么?”林光南不解地问。 柳春波就解释了,他说,你是知道的,全国文明城市三年一评,海州市已经连续三次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市里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海州市的头号工程,是当前全市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要统一认识,满怀信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务必第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眼下,对于海州市来说,已到了全力冲刺的关键时刻。因为,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专家将从明天起,对海州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在为期五天的明察暗访中,专家们行踪诡秘,不打招呼,不要当地官员陪同。 怕林光南还是没完全听明白,柳春波接着说道,这是一场真正的大考,成败在此一举。关键时刻,就要有非常之举。因此,市里要求专家组在海州市考核、验收期间,所有的机关、部门和相关单位,都要派人上街当志愿者,义务值勤、捡垃圾。人手少的单位,要暂时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全员上阵。 林光南问:“具体怎么个要求?” 柳春波说:“这一点,市里有硬性要求,就是100人以上的单位派出30人,50人以上单位出20人,50人以下单位出10人。” “哦,我明白了。”林光南接过话头说:“你们是窗口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加上年底快到了,工作特别忙,派不出人,向我们公司借。”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柳春波说:“林董事长到底是个明白人。怎么样,20个人,总计时间5天,借不借?” “你柳局长说了,我哪有不借的道理。借!”林光南想都没想,就爽快地答应了。他清楚,这几年,柳春波对博诺公司很关照,在税收方面能减免的,都尽可能给予减免。 令林光南没想到的是,刚放下柳春波的电话,市商务局局长吴天又打来了电话。与柳春波一样,吴天在电话中也是直截了当地向他借20个人上街当志愿者。 林光南犹豫片刻,还是借了。因为商务局同样有恩于博诺公司,在制定外贸政策、商务展销、评选外贸出口先进单位等许多方面,都想方设法照顾到博诺公司的利益。 一下子借出去40个员工,林光南有点焦头烂额了,不知道自己的公司该怎样完成订单。他点燃一支烟,准备把几个高管召集来商量一下对策。 高管们来了。林光南刚开了个头,电话又响了,是市工商银行行长方正兴打来的。林光南眉头一皱,在心里骂道:“见鬼,都是一把手亲自打的电话,准是借人的事。” 林光南猜对了,是借人的事。方正兴在电话里说:“实在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我知道你们也有难处,但我们确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林董事长,还望你多多体谅。” 电话是免提的,高管们都听到了。林光南用眼色征询他们的意见,要不要借人? 高管们意见一致,都轻声地对林光南说:“当然得借。”理由是,这些年,公司每次资金周围遇到困难时,工商银行总是慷慨解囊,发挥了及时雨的作用,我们博诺不能忘恩负义,见死不救。 会议只开了十几分钟,还没商量个头绪出来,开发区常务副主任来电,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博诺公司抽20个员工,从明天起,每天上街,在责任区范围打扫卫生、清除垃圾,共5天时间。这期间,一个员工都不能少,少一天都不行。全开发区一共27个责任区,管委会将组织人员对所有责任区实行每天明查暗访,一旦发现卫生打扫、垃圾清除不到位的,轻者罚款处理,重者全区通报,取消评选先进单位资格。 借出去60人,硬性抽派20人,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公司少了80个人,这会议没办法开了。林光南说,余下的52人就把摊守住吧。于是,大家起身欲走。 就在这时,林光南又先后接到市环保局局长、教育局局长、农业农村局局长的电话。这些人在电话中都说,他们单位的职工都被别的单位借得差不多没了,但自己单位的志愿者还没有落实,只好向有关企业救急,能借的都借了,还是凑不齐人数。迫于无奈,才向博诺救援,请林董事长务必理解他们的苦衷。 “他妈的,这些部门与博诺八杆子揍不着,关我们屁事!他们有苦衷?我们才有苦难言呐!”高管们嘀咕着,只差没骂出声来。 骂归骂,但他们谁都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哪怕公司损失再大,也只有豁出去了,况且,这些部门也不好得罪,说不准以后可能会有求于人。办企业和做人一样,都得有大格局,有长远的眼光。想到这些,林光南只得根据来电先后,给环保局、教育局各借了20人。在接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启胜的电话时,林光南把今天要人的单位和借出员工的总人数如实告诉了对方。他说:“赵局长,现在我们全公司只剩下12个人了,12个人中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3个总监、5个中层干部和一个保洁阿姨。你总不能让我这个董事长也上街捡垃圾吧?” “这……”显然,赵启胜也感到十分为难,不好意思往下说了。 林光南想到公司反正也基本没人了,干脆大度地说:“赵局长,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和总经理留守大本营,其余的10人连常务副总经理、总监、中层干部和保洁阿姨在内全借给你们,怎么样?” 林光南的坦诚和义气,让赵启胜异常激动。他说:“我敢保证,我借到的这支志愿者,绝对是所有志愿者中的精英。我们农业农村局虽然与博诺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关系,但您的大恩大德无异于慷慨解囊、两肋插刀,我一定要报答。等这次上级检查组走后,我要给这10个人每人送3斤装的大米一袋,这是我们市最好的优质有机大米,不,给博诺公司每个员工送一袋。” 放下赵启胜的电话后,林光南临时改变主意,对总经理说:“明天先由我带队当志愿者,我也想了解一下实际情况,体验一下生活,公司就由你和常务副总经理坐镇。后天,再由你带队上街,接我的班。” 根据农业农村局的调度,博诺公司的10名志愿者被指派到一条繁华的大街,主要任务是四项,一是捡垃圾;二是打扫卫生;三是在十字路口当文明劝导员,规劝司机礼让行人;四是如发现行人乱穿斑马线,及时劝阻。 按照统一要求,林光南和志愿者们穿着红马夹,一手拿着垃圾夹,一手拎着塑料桶,在第二天早上6点半准时到达指定岗位。 此时,正是寒冬时节,海州市大街小巷行人稀少,冷冷清清。 在去指定岗位的路上,穿着红马夹的志愿者成群结队,到处都是。林光南他们每走一步,眼睛都仔细地扫视着角角落落,发现每条大街和每条小巷都很干净,连树叶、纸屑、烟蒂都很少,几乎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真是见鬼了,志愿者竟然比地上的垃圾多!”财务总监老王感叹道。 走到一个宽阔的十字马路上。这里有4个路口。林光南又有了新的发现,只见这里的交警和穿红马夹的志愿者特别多。他停住脚步,数了一下,每个路口都有4名交警和4个志愿者在指挥车辆、行人通行。这样,这个十字路口就有16个交警和16个志愿者。平常,这里只有一个交警,没有志愿者。 有个民工模样的人在等候红绿灯,林光南听到他在跟边上的人小声嘀咕:“一个十字路口,要这么多交警值守,全市有多少个十字路口,要多少交警啊,这简直是拿纳税人的钱不当钱!”边上的人说:“是啊,加上志愿者,一个路口32个人值勤,这也太壮观了吧,世所罕见,前所未闻。再说啦,借这么多人充当志愿者,难怪我们单位的老总叫苦连天,说人都被征用完了,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了,怎么开展工作!” 整个上午,十字马路上的志愿者们大多没什么事情可做。规劝司机礼让行人,基本上是交警的事。而行人看见有这么多交警站在这里,一般都不敢乱穿斑马线,都会自觉地等绿灯亮了再走,用不着志愿者劝阻。志愿者闲着无事,就靠着电线杆或蹲在地上聊天。 临近中午,盒饭送来了。距马路50米开外的地方有块草地,志愿者们就三五成群地围坐在那里吃饭。与林光南坐在一起的还有另外3个人,一个是机关工作人员,姓邵,让大家叫他小邵,一个是不到30岁的女教师,另一个是已经退休的老太太。 自报家门后,女教师首先倒起了苦水。她说自己是班主任,教语文的,快到期末考试了,功课特别紧。校长硬性派出一半多的教职员工上街当志愿者,害得她找不到临时代课的,只好把一个星期的语文课停了。类似情况,在数学、英语和其他课程中普遍存在。她知道校长这样做有难言之隐,出于无奈。让她不理解的是,上头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以前也是这么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才通过了文明城市的考核、验收,尝到了甜头,才故伎重演? 女老师此话一出,小邵立即假装严肃地说道,亏你还是个教师,怎么能说出这样没有政治意识的话,幸好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往后可不能乱说。 小邵咽下一匙饭,又喝了一口汤,接着说道,其实啊,这些日子有苦难言的单位多着呐。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本来人就不多,但为了保证志愿者的人数,只好花钱雇人当志愿者。 “什么,花钱雇人?”林光南好奇地问。 小邵说:“是啊,是得花钱雇人。这五天,几乎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缺人,不花钱怎么能雇得到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看来你身为董事长,还是有点孤陋寡闻。” 林光南又问:“雇一个人要多少钱?” 小邵说,这就难讲了,没有统一的规定,要按雇的对象区别对待。就拿上一次来说吧,雇一个形象不错、年纪不大、又不十分看重钱的闲散人员,每天是200元;要是雇一个上了年纪、在家无事可干、把钱看得较重的人,每天给个80元甚至50元就够了。可这次不行,市里的力度更大,临时征用的人成倍增加,加上物价又在不断上涨,钱贬值了,各雇人单位就得随行就市,跟着提高报酬。比如上述两类人员,雇用费分别是每人每天300元和100元左右。 这时,一直埋头吃饭,没说话的老太太接口道:“你说的第二类人员就是我,我退休多年了,平时在我们社区里打打杂,赚点外快。上次当志愿者,给我每天60元,这次提高到了100元。5天的额外收入就是500元,差不多抵得上我10天的开销了。我觉得市里的政策好,我拥护。”老太太咧着嘴,笑了。看样子,她比较满足。 小邵纠正道:“花钱雇人不是政策,是雇人单位的自愿行为。”他到底是机关里的人,看待问题就是不一样。 专家的考核、验收工作终于结束了,全市上下都在等着海州市通过考核、验收,再次被评上全国文明城市的好消息。 但左等右等,没有等到好消息,坏消息倒是接踵而至。先是说,专家们在海州期间,动了真格,分成多个小组,悄悄深入各地,而对市区卫生状况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 还有人说,专家们对环境保护状况特别重视,在夜深人静时,专门到化工、食品加工、烟花爆竹、养殖等企业暗访,发现了许多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化工园区暗访时,发现整个园区恶臭熏天,多家化工企业存在偷排有毒、有害的污水、废水、废气现象,周边市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不仅这些,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关键时刻出了纰漏,说有几十个市民、学生家长和企业老板到专家组下榻的宾馆联名告状,反映海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不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许多实质性问题,致企业生死、单位正常运转、学校教学秩序于不顾,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随后,传来确切消息,说专家组向市里递交了一份反馈意见,里面提到上述问题时,出现了这样一些字眼:海州市的做法十分荒谬,有违于法律法规,有违于文明城市评选的初衷,有违于民意…… 几个月后,市民们发现,在官方公布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没有海州的名字。至此,人们才晓得这次海州市的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付之东流了。